原问题问的是“如何判断损伤属于韧带拉伤、肌肉拉伤还是关节受伤?”考虑到很多韧带本身就是关节囊的一部分,也属于关节的辅助结构,把韧带损伤与关节损伤变为两个独立的分类并不准确,提问者也许想表达的是“骨骼或关节软骨是否受伤”,因此问题已经被修改成现在的内容。
就现有的回答我再进行一些补充。
首先必须说的是,这个问题问得比较专业,就连专业人士也未必每次都能判断准确,况且很多损伤会同时涉及骨骼关节、韧带与肌肉,就更难去单独区分,所以一般不建议患者自己来进行诊断。但假如读者没有合适的医疗条件,不得不自己先初步判断,那么下文提供的粗略办法可供参考,但不能代替医生诊断。
韧带是关节非常重要的稳定结构,它们通常跨过关节、连接不同的骨骼。你可以把韧带想象成极为坚韧的橡皮筋,虽然具有一定的弹性,但总体上可以形变的程度不大,非常坚固,因而从力学上能够限制关节产生过大的运动幅度或者非生理性运动。
特点1:被拉长时会引起疼痛,且位置贴近关节(或位于内部)
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,只要是拉长韧带的方向,就会引起韧带所在位置的疼痛,通常都靠近关节。但注意,有些不是在关节运动平面上的韧带,不能通过关节自己活动来拉长,就只能由他人测试,给予应力来被动拉长。如下图。
当然,特定的韧带在关节内部,得需要其他的方法,比如大众所熟知的前十字韧带,它最主要的功能是限制胫骨相对于股骨向身体前侧移动。因此检测的方法光靠屈伸膝关节是不行的,而是需要用手引起骨骼间的平移,或者叫滑动。像下图的前抽屉试验,就是用来检查前十字韧带是否损伤。
但这里需要注意,韧带的损伤是有不同等级的。1级仅是被牵拉到但并无撕裂或仅有微小损伤,2级为部分撕裂,3级为完全断裂。如果是完全断裂了,那么也韧带被拉长也就无从谈起了。因此虽然也痛,但是通常就不像1级与2级损伤一样是拉长韧带所引起的疼痛,而是局部炎症和肿胀等引起的持续性疼痛(部分撕裂或拉伤也同样存在),或其他的附带损伤引起的疼痛。
特点2: 关节稳定性变差/受伤后变松弛了
如刚刚所说,韧带是关节非常重要的稳定结构,不仅在力学上发挥限制作用,同时也提供本体感受输入帮助身体摸清关节的位置。所以,如果韧带损伤之后,关节稳定会明显变差。注意,这里并不是指损伤当时或几天内,因为急性期因为剧烈疼痛以及感受器的抑制,无论怎样稳定性都变差。这里所说的是在急性期过后,比如一周甚至更长时间后,发觉关节不如以前稳定了,而且活动幅度明显变大,关节变松了。
踝关节扭伤后外踝的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可变得松弛特点3: 关节肿胀
韧带损伤后通常会出现关节周围明显的肿胀及淤血。但是,肿胀与出血并不只是韧带损伤的专利,所以我把它放到了第三点。
与韧带不同的是,肌肉自己是可以收缩的,也正因为如此,肌肉才是给我们的动作提供动力来源的结构。肌肉拉伤时的表现也与韧带有着明显的区别。
特点1: 收缩用力时疼痛,被拉长时也痛,被动缩短时感到舒服
如果肌肉拉伤了,无论肌肉向心、离心收缩还是等长收缩,只要是收缩用力或抗阻,便会感到疼痛,且通常涉及一片区域。这一点既适用于肌腹,也适用于肌腱。但如果被动把关节摆放到肌肉缩短的位置,会感到放松和舒适,疼痛有缓解。这一点与韧带是共通的,这也是我们在做摆位放松疗法处理韧带时的原则。
疼痛位置依照具体拉伤肌纤维的部位会有所不同,比如腘绳肌拉伤既可以是更加靠上贴近坐骨的位置,也可以是靠下接近膝关节的位置。如下图。
腘绳肌近端拉伤特点2: 肌肉力量减弱或丧失
与韧带损伤一样,肌肉拉伤也可以有不同的分级。从轻度的拉伤或微小损伤、到部分撕裂到肌腹完全断裂。除了疼痛本身会抑制肌肉以外,肌肉若是撕裂或断裂,也会影响其收缩能产生的力量。
肌肉拉伤的1-3度比如小腿三头肌的肌腱,也就是常说的跟腱如果只是轻度拉伤,那么还能做提踵没问题,只是会感觉痛。如果完全断裂,那就不可能再完成站立提踵。
特点3: 肌肉撕裂或断裂可触摸到肌肉上的凹陷
德国国宝级神医Müller-Wohlfahrt博士的触诊技巧高超,核磁共振漏诊误诊的细微的肌肉拉伤他却能够徒手鉴别,这也是人们津津乐道谈论的话题。当然了,未经训练的人绝不可能达到诊断微小拉伤的水平,但较为严重的撕裂或断裂,在损伤处摸到局部的凹陷并不难。
特点4: 肿胀与淤血
把它放到最后,是因为这也不是肌肉拉伤的专利,诸多运动损伤都可能出现。具体位置就是在拉伤引起疼痛的地方,通常呈一个区域。
通过前两类的介绍,也许细心的话,应该能够发现,当某个力学结构被损伤的时候,如果它受到的负荷与它发挥原有功能时受到的负荷是一种,那么症状便会加重。如同上文说过的,受伤的韧带怕被拉到,肌肉在其收缩用力时会痛。而骨骼或关节软骨主要的功能,自然就是承重了,因此有下列特点。
特点1: 持续疼痛,且在承重时加剧,通常不敢站立或走动。
骨骼在日常可以受到多种应力,但最主要也是最善于承受的就是纵向的压力,最脆弱的就是面对剪切力和扭转应力时。
压力,拉力,剪切力,扭转力,弯曲力所以如果想要自我检测,不要去掰或者扭骨头。最简单的就是看看站立负重时是否会加重,会不会因为疼痛而根本不敢负重,或者负重最多走两三步就无法继续。如果受伤后有此情况,不要犹豫,立即就医。即使能够部分负重,也不要大意,因为某些骨折类型,如应力性骨折或骨裂并不会让人完全丧失负重能力。
所以,只要负重时感到十分疼痛或困难,就要怀疑有骨骼损伤的可能。
特点2: 伤后疼痛经久不愈,或关节活动受限。
很多运动损伤发生的时候,会连带着把关节软骨一同破坏,比如内翻崴脚后不仅拉伤了外踝的韧带,强大的暴力也可能使内踝的关节软骨受到损害。关节软骨收到损伤之后恢复缓慢且困难,即使其他组织如韧带已经恢复,软骨的损伤可能依旧存在,因此过了很久也可能感觉隐隐作痛,休息时甚至夜间也出现疼痛,关节能的活动幅度也会降低。此外,如果韧带损伤导致关节不稳,那么之后对关节软骨的磨损也会更大,常年后患关节炎的风险也更高。
但同样需要提醒的是,这一特点并不是软骨损伤独有的。只是一种可能性。
以上就是受伤后对韧带、肌肉以及骨骼损伤的粗略区分判断。再次强调,仅供必要时参考,不能以此替代医生的诊断,若有犹豫就应该立刻就医。
另外,对与具体的韧带、肌肉以及骨骼关节损伤,康复医学中会有相应的检查,更加精确和可靠。但本文仅仅提供了简易区分,并不能靠以上方法去下任何结论或进行鉴别诊断。
篇幅有限,就只能介绍到这里,关于受伤后该如何处理,以及后续如何康复,已有很多其他成熟的回答可以参考。
官方客服微信
加为好友